新闻中心
患者结肠上长满了上百个“肉钮钮”,术后庆幸自己就医还算及时

“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虽然已经出现恶变,但还好没有发生远处转移。”2024年1月10日,在文山州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实施腹腔镜下全结直肠根治性切除术+回肠造口术的马女士已经出院回家2个月。已投入正常生活的她,很庆幸自己及时到医院就诊。

4个月前,频繁出现腹痛的马女士以为只是普通的肠炎,也就自行服用到药店购买的消炎药物,而并没有引起重视。但是,两个月来症状没有减轻反而是逐渐加重,身体也日渐消瘦,马女士最终选择到文山州人民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这一查发现结肠内长满了上百个“肉钮钮”(息肉),并且多个息肉已经出现恶病,诊断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庆幸的是,没有发生远处转移。

很多人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应该很陌生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这个疾病的一些知识点。

什么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呢?

此病常常被称为结肠息肉病(Multiple polyposis of the colon)、遗传性结肠息肉病(hereditary polyposis coli)、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familialmultiple polyposis)、结肠家族性息肉病(familial polyposis of thecolon FPC)、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现在考虑到此病有遗传性家族史、腺瘤并不局限在结肠、此病常表现为一组疾病群,故多称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会不会遗传呢?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组以结直肠多发腺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也就是说,这个病有遗传性本病患者的结直肠一般在5~10岁开始出现腺瘤,至25岁时约90%已有腺瘤发生。如不治疗,几乎所有患者都将发展为结直肠癌(20岁时约50%,至45岁约90%恶变),占所有结直肠癌的1%。从息肉出现到癌变的平均时间为15年。FAP平均癌变年龄3934~43岁)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腹痛:为腹部隐痛,个别患者由于息肉较大,出现肠套叠时,患者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有的肠套叠可以自行复位,症状缓解,但套叠可以反复出现。

2.腹泻或便频、便稀:腹泻为黏液性,其特征为清晨起床后排出大量无臭味的黏液,严重者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随着息肉增大、增多,症状加重,排便时或可见息肉脱出肛门口。

3.便血:较为常见,常呈黏液血便,此时息肉往往已经恶变,偶有大量便血,便血多为间歇性,肛门部有下坠感,常误诊为内痔或慢性结肠炎。

4.消瘦、贫血、乏力: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常常提示息肉可能已经癌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可以预防吗?

从八十年代起,非甾体抗炎药(NSAID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尤其FAP腺瘤防治中的地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新一代NSAIDs药物: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包括罗非昔布( rofecoxib,或 Vioxx,万络)和塞来昔布(celecoxib,或 Celebrex,西乐葆)仅能延缓腺瘤的生长,不能根治,也不能阻止息肉的发生。一旦停药,病人的腺瘤还可以恢复生长。此类药物适用于保留部分直肠的手术,可以减少腺瘤性息肉的数目和大小。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何规范的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对确诊的患者一般提倡早期根治/预防性手术治疗。带有已知APC基因突变的患者、FAP患者或已知APC基因突变患者的一级亲属,在10~12岁开始接受软性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结肠息肉或有已知的APC基因突变,必须继续随访并每年行结肠镜检一次。一旦息肉太多而无法安全的处理则建议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全结直肠切除加永久性回肠造口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全结肠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怎样筛查和随访?

FAP高危人群通常需要从10~15岁开始进行每年的肠镜监测,直至35岁,然后每3年检查一次。对于有FAP家族史的人群,基因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预后怎么样?

不经处理的FAP患者预期寿命为42岁。由于FAP患者患大肠癌的风险为100%,故接受结肠切除的患者其寿命大大延长,但仍警惕上消化道肿瘤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出现腹痛、便频/稀便、血便,或是无诱因的乏力、体重下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找胃肠外科的医生看看!!!

上一篇:89岁大爷深陷病痛两月余,州医院妙手取石后快速康复

下一篇:我院住培项目入选“文山州2023年特色人才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