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陆宇翔:医者仁心 做好民族地区的健康“守门人”

提到医院里的EICU,很多人都表示:那是人们这辈子都不愿去的地方,那里是医院仪器设备较多的地方;是医护人员较忙碌的地方;也是病情变化较快的地方。然而身为文山州人民医院EICU主任的陆宇翔,工作21年来,却在这个地方一呆就是20年,见证过危重症病人从这里转到普通病房的喜悦,也见证过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的失落,大起大落的情绪没有击退他,为了那份矢志不渝的医者仁心的信念,为了和死神博弈从时间缝隙里抢夺生命的韧劲,他选择坚守和改变,尽自己所能,和团队一起攻坚克难,将所有的不可能一一变为可能,将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健康安危担在肩上,记在心里,做好民族地区的健康“守门人”。

01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他是患者和同事口中的“陆哥哥”

“嘀嘀嘀”在各类监护仪、呼吸机运转的急诊医学科重症监护室里,陆宇翔像只旋转的陀螺,给一床的患者听听肺部声音;看看二床的床旁监护仪;拉拉三床的被子;看看四床的病例;俯下身和五床的老人询问几句病情,“大妈,您好好呼吸,如果今天情况好,我们就把呼吸机撤了……”

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愿来EICU。作为医护人员,也同样惧怕这个地方,工作量大,压力也大,同时,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地方,可43岁的陆宇翔却不这么认为,对他来说,越具有挑战性,就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学到更多知识。

因为所处地域民族众多,作为壮族的陆宇翔自调任EICU以来,除了钻研各类专业知识外,还带头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并结合科室和支部实际,将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融入到支部和科室诊疗活动中,为各民族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每天早出晚归,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每天带领科室医护人员查房,积极为各族危重患者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得到社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多次收到患者及家属赠送的锦旗、感谢信,连续多年获评医院、乃至文山州卫生系统颁发的“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从一名住院医师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成长为我州急诊重症医学学科带头人,并于2020年获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文山州人民医院是全州唯一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承担着大量的救治、科研、教学等工作,对每一个医务工作者而言,工作的强度和压力都不言而喻,而且我们身边不仅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同事,也有很多少数民族患者,要开展好工作,首先得进行有效的沟通。我身为科室主任,同时也是门诊党支部书记,不论有再大困难,也得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既要给自己加油,也要把正能量传递给身边人,所以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会主动和同事谈心、解压,组织活动,使大家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破解一道道难题。当然,也是多年来的谈心工作,让我学会更好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使得一个个治疗方案得以实施。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和同事及患者的关系比较融洽,所以大家也信赖我,会叫我‘陆哥哥’”。提到自己的成绩时,陆宇翔谦虚地把这些功劳归结于善于沟通的收获。

02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以西畴精神为榜样带头啃下“硬骨头”

文山州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地区,有汉、壮、苗、彝、回、傣等11个世居民族,由于自然条件及各民族生活习惯的原因,文山州也是一个肝病多发地区。目前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人工肝”。

然而“人工肝”的技术在文山州人民医院从未开展过,科室的医生也从未接触过这一新技术,一边是急需治疗的患者;另一边又是未知的风险,成败未知的新领域。“这个技术在云南也只有几家医院开展,说实话,我心里也没底,但患者的生命不能等,如果没有‘人工肝’,那么挽救的几率几乎为零,对于医者而言,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会一搏。”陆宇翔说。

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坚决贯彻文山州人民医院以“质量立院、服务大众、救死扶伤”的宗旨,2016年以来,陆宇翔带领EICU全体医护人员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先后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学习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理论及上机操作。为顺利开展新技术,陆宇翔常常通宵达旦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及临床实际操作,于2018年2月11日顺利开展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人工肝治疗,随着该项技术应用的逐渐成熟。2018年以来,文山州人民医院EICU累计为上百人次各类肝衰竭患者顺利进行DPMAS人工肝支持治疗,使重症肝炎、肝衰竭、肝性脑病、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等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为保证“人工肝”技术的顺利开展,每次遇到肝衰竭的病人,陆宇翔都会耐心的守护在患者身边,观察和记录患者病情变化,直至患者康复出院。

在2019年以前,虽然已为上百名患者进行过“人工肝”治疗,但让陆宇翔印象最深的,还是两年前接诊的那位患者,从病危转为康复出院,从家人放弃,到锦旗道谢,他为之前啃下的“硬骨头”而欣慰,为团队和自己的坚守而感动。

2019年3月13日,哈尼族患者罗某芬因“产后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2天,神志不清16小时”进入文山州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3月14日患者意识障碍加深,病情危重,转入EICU进一步治疗。

经诊断:患者属于急性肝衰竭并肝性脑病;HELLP'S综合征。患者入院时已呈深昏迷状,呼吸循环极其不稳定。

患者转入EICU时已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由于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加之家庭经济原因,以及当地风俗等问题,患者家属几度要求放弃治疗,想带患者离开。

“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这样的风俗,治不了的病,就算死也得死在家里。其实,我那时也没底,照以前的经验,这样的患者基本救治不了,就算救活了,也很难醒过来,但患者只有32岁,正是大好的年龄,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而且利用‘人工肝’治疗,的确有一丝希望。”陆宇翔再次发挥“陆哥哥”的特长,多次耐心劝解患者家属,最终患者家属同意继续配合治疗。

陆宇翔组织医护人员们积极为其反复多次行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及患者家属生活上最大的帮助,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患者治愈出院。这不仅救治了一名普通的少数民族患者,更是挽救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挽救了一个家庭。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2019年11月文山州人民医院被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肝与人工肝学组、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三个部门联合授予“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

03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无论什么民族,都享有健康的权利”

哪里缺医少药,就到哪里去,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在路上,一切皆可能!这是陆宇翔和他的团队经常鼓励自己的话!

文山州是云南省下辖的民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少数民族众多,加上边境线长,自然条件限制了发展,导致因病致穷的现象较为常见,既然患者来不了,那就送医上门。

2018年以来,按照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州人民医院党委统一安排部署,陆宇翔带领门诊党支部对照《事业单位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新增)》,把支部规范化建设与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有机结合,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共筑健康梦”为主题,扎实抓好支部规范化建设和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

门诊党支部涵盖急诊医学科、EICU、急救中心、门诊部、高压氧室、供应室、司法鉴定中心、体检科、预防保健科9个科室,25名正式党员中包含了壮、苗、彝三个少数民族党员10名,自民族团结特色支部创建以来,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给予少数民族贫困患者及家属最大程度的帮助。

为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陆宇翔积极组织支部针对性开展关于“民族团结”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和业务指导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各种急救知识、疾病知识推广到广大群众中去,切实将党的建设、业务帮扶和普及健康知识等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提升党员干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推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同筑健康梦”特色支部建设。

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距离文山市70多公里,是集老、边、少、穷于一体的民族乡,是文山州16个民族乡之一,也是麻栗坡县唯一的民族乡,经历过2018年的洪涝灾害,乡里正在进行重建工作,听说那里缺医少药,陆宇翔组织门诊支部联合行政党支部、护理学会党支部党员驱车3个多小时,深入猛硐乡开展“主题党日暨为少数民族群众开展义诊服务、健康知识宣教和对猛硐卫生院进行业务帮扶指导”等活动。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群众的健康服务,让当地群众在“家”就能看病,为少数民族就医和少数民族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积极贡献。

陆宇翔说:“身为医者,同时也是一名党员,我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无论什么民族,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会克服困难,利用自身优势为群众的健康服务,大家都享有健康的权利。”

04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疫情之下他逆行出征

2019年12月26日,当听到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时,作为医生的陆宇翔就开始关注该病例的救治情况。当疫情已迅雷之势蔓延开来时,2020年1月,陆宇翔就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

陆宇翔说:“我和所有医生一样,对这个叫做新冠肺炎的家伙一无所知,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毕生的追求,无论何时、何地、任何情况下,党和国家需要时,我都将全力以赴,我在EICU,我比任何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冲在前面。”

就这样,2020年2月19日,陆宇翔毅然告别年幼的孩子、相濡以沫的妻子、花甲之年的父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援鄂之旅,作为云南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医疗组副组长、文山州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开启了在武汉长达31天的援助工作。

2020年2月25日,医疗队全面接管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一病区,此后,陆宇翔带领医疗队各民族队员工作在最危险的感染病区,不论值班与否,每天他都进入隔离病区与患者“零距离接触”,中西医结合精准治疗辩证讨论、制定并实施治疗方案、出院标准、疑难危重症病例讨论、患者心理疏导治疗方案探讨等,他无一缺席......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气的防护口罩,每次走出隔离病区都是衣服湿透、浑身瘫软,但从不叫苦叫累。

援鄂期间,陆宇翔在工作、生活上总是竭尽所能照顾、帮助着文山州首批援鄂医疗队汉、壮、苗、彝、傣、哈尼、布依、黎、蒙古族九种民族的兄弟姐妹们。有队员在援鄂日记中写道:“他总放心不下病区里的每一个病人,他同样放心不下我们这群家乡的兄弟姐妹,他是我们最贴心的大哥哥,他带来的物资不忘分享给每一个兄弟姐妹,大到防护用品,小到家乡菜,接到大哥哥电话,总会有惊喜。他对我们的关心,不止生活,还渗透到工作的细节当中。记得有一次他在工作群里分享了一篇‘穿防护服心脏骤停’的案例,因为担心,他请我们各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制定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于是大家在作战准备时又多了一层保护屏障。德艺双馨的陆哥哥,为你点赞!”

这31天里,陆宇翔冲锋在前,带领各民族党员同志及群众日夜奋战,共收治新冠病毒肺炎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39人,累计治愈出院27人,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赢得了患者一致好评和中心医院同行的尊敬,为抗疫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积极贡献。

陆宇翔说:“如果有需要,无论何时,我还会去‘应战’,因为我是党员,更是一名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务工作者,我能吃苦,会沟通,有经验。”

上一篇:州医院核酸检测已启用线上自助开单,快来看看攻略吧!

下一篇:省卫健委督查组到文山州医院督导检查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